Case

汽车行业

企业造假行为的背后,都存在地方环保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作为,甚至主动造假以显示治污政绩。所毁掉的不仅仅是这几个监测技术人员、几个环境监测站长,而在于动摇了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的根本,破坏了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企业造假行为的背后,都存在地方环保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作为,甚至主动造假以显示治污政绩。所毁掉的不仅仅是这几个监测技术人员、几个环境监测站长,而在于动摇了全环境监测数据的根本,破坏了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治理的决策依据,如果源头注水造假,决策势必出现偏差,贻误环境治理时机,损害公众利益。
  从2016年1月1日开始,环境保护部实施《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环境保护部今后用两年时间展开专项检查,对地方环境监测数据,特别是空气质量检测数据造假行为进行严查。更严厉的大棒,挥向造假企业、地方环保部门和地方,值得点赞。
  从大局看,中央和地方在环境监测域投资大,在线监测网络使用资早已过一百个亿,理论上有能力监控上万个污染源。其中,仅大气监测体系一项就投资4.36亿元,2014年建成了发展中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地方为了减轻考核压力,编造篡改监测数据情况时有发生。中央导多次批示要求,严厉打击环保数据造假行为,对虚假数字要严厉问责。
  环境监测数据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具有了更高的约束力。新环保法明确规定,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对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要予以惩处,追究法律责任。2015年下半年,各级环保部门共查实8起典型违法案例,已全部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并对10名责任人处以刑事或行政拘留。
  企业之所以能弄虚作假,表明现在运行的环保在线自动监测网络存在漏洞。我了解到,有一些企业购置了造假设备,给数据伪造和篡改留下空间,试图蒙混过关。有些地方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与市民直观感受不符,有时甚至出现很大反差,也与这个漏洞有关。
  多年来,一些地方环境检测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就如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往沙漠里排污,或是往河流里排污一样,都是明知违法而为之。在我看来,这些企业造假行为的背后,都存在地方环保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作为,甚至不排除主动配合造假以显示治污政绩。这种做法所毁掉的不仅仅是这几个监测技术人员、几个环境监测站长,而在于动摇了全环境监测数据的根本,破坏了环保部门的公信力。
20 years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connecting wires and connectors
Free samples, product catalogs, and product drawings
20 years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connecting wires and connectors
Free samples, product catalogs, and product drawings

Telephone:86+13071326186

Email:knt-yewu08@wireharness-connector.com

Address:No.503, Xiangxing Industrial and Trade Building, No.249 Huanchang South Road, Changping Town, Dongguan,Guangdong, China